中国和德国科学家携手提出太阳日冕“篝火”首个理论模型

太阳环绕器飞船携带的极紫外成像仪观测到的日冕中的“篝火”(Berghmans et al. 2021, A&A)

左图是模拟的日冕图像,圆圈指示了一个类似“篝火”的提出太阳事件。右图背景是日冕太阳表面的磁场,粉红色代表左图展示的理论“篝火”位置,不同颜色的模型曲线表示其附近的磁力线(Yajie Chen et al. 2021, A&A)。
(神秘的篝火地球uux.cn报道)据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:欧洲空间局的太阳环绕器飞船(Solar Orbiter)去年发现了日冕中存在大量类似“篝火”的现象,这是中国该飞船上天后的第一个重要发现。近日,和德我院博士研究生陈亚杰等人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,国科提出了“篝火”的学家携手第一个理论模型,认为这些“篝火”是提出太阳通过一种被称为“分量磁重联”的物理过程所产生的。他们的研究还表明,这些“篝火”可能对高温日冕的形成有重要贡献。4月27日,欧洲空间局官网、美国《科学》杂志网站、德国马普学会官网等学术媒体报道了这一研究结果。
什么是日冕加热?
太阳大气的底部温度大约为5500摄氏度,但是太阳的最外层大气日冕却维持着百万度的高温。由于太阳的能量来自内部核心区的核聚变,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,距离太阳越远,温度应该越低,但是日冕中的温度却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。日冕中的高温是如何产生并维持的?这就是困扰太阳物理界数十年的“日冕加热”难题,也是当代天文和空间科学领域最主要的未解之谜之一。
1988年前后,美国著名太阳物理学家、日球物理之父帕克(EugeneParker)提出了一个模型。他认为,日冕中的磁力线可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,这样在很多地方,相邻磁力线的方向就不会完全一样,而是有一定的夹角。在这些位置,容易产生类似太阳耀斑、但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要小得多的能量释放事件,这些事件被称为纳耀斑。帕克猜测,日冕中可能遍布这种微小尺度的事件,它们释放的总能量足以加热日冕。然而迄今为止,还没有发现被太阳物理界公认的、直接的纳耀斑观测证据。
“日冕”中的“篝火”
耗资约15亿欧元的太阳环绕器飞船于去年2月成功发射,其携带的极紫外成像仪(EUI)是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极紫外望远镜。该望远镜很快便发现宁静日冕中有着大量的小尺度瞬时增亮现象,这些亮点看起来就像是“篝火”一样,遍布太阳表面。其空间尺度最小达到400公里左右,持续时间只有十几秒到几分钟。来自欧洲的科学团队经过细致的分析后,发现这些现象发生在太阳表面以上仅仅几千公里的高度,发生之处的气体通常能够被加热到几百万度的高温。这些在日冕中新发现的最小、最微弱的事件,可能对于我们理解日冕加热问题有重要启示。
这些“篝火”是如何点亮的
近日,来自我院的陈亚杰同学、田晖教授与德国马普学会太阳系研究所的HardiPeter教授、DamienPrzybylski博士等人合作,通过计算机模拟深入研究了这些日冕“篝火”背后的物理过程,探讨了这些“篝火”是如何点亮的。在此基础上,他们提出了第一个日冕“篝火”的理论模型。
他们对太阳大气开展了三维辐射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,发现模型中有很多和观测到的“篝火”性质高度一致的瞬时亮点。通过分析几个最明显的亮点周围的磁场结构的演化,他们发现大部分亮点都对应了在两组冕环之间发生的分量磁重联。磁重联是发生在电离气体(等离子体)中的一种物理过程,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相反方向的磁力线相互靠近后“断开”再重新“连接”。而分量磁重联是指发生重新“连接”的两组磁力线并非具有完全相反的方向,而是之间有一个较小的角度。分量磁重联发生后,磁场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,加热了局部日冕大气,形成“篝火”。
他们通过计算还发现,这些“篝火”释放的能量与日冕加热所需能量相当,表明其对高温日冕的形成可能有重要贡献。这一研究结果表明,“篝火”可能是帕克模型预言的跟纳耀斑同一个类型的能量释放事件。但受限于当前望远镜的分辨率,观测到的“篝火”可能还只是那些尺度较大的少数事件。
2020年以来,国内外的新一代太阳观测设备陆续投入或即将投入观测。未来几年,人类将首次实现对太阳大气的不同层次同时进行速度场和磁场测量,这为日冕加热的研究带来了巨大机遇。目前太阳环绕器飞船还处在巡航阶段,尚未正式开始针对太阳的科学观测。我们可以期待,未来几年里,基于其更多高质量的观测数据,并结合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型,我们对日冕加热这一难题的理解将得到大大提升。
相关论文已经被世界三大最主要的天文期刊之一Astronomy & Astrophysics接收,即将正式发表。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。
Y. Chen, D. Przybylski, H. Peter, H. Tian, F. Auchere, D. Berghmans, Astronomy & Astrophysics, 2021 (https://www.aanda.org/10.1051/0004-6361/202140638)
相关报道:首个日冕“篝火”理论模型提出 或将解开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难题
(神秘的地球uux.cn报道)据科技日报(刘霞):欧洲空间局官网和美国《科学》杂志网站27日报道,中国和德国科学家携手,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,提出了日冕“篝火”首个理论模型。该模型不仅揭示了这些“篝火”是如何被点燃的,还表明这些“篝火”可能对高温日冕的形成有重要作用。
去年,欧洲空间局的太阳轨道器飞船携带的极紫外成像仪发现,宁静日冕中存在大量小尺度瞬时增亮现象,这些亮点看起来就像“篝火”,遍布日冕。欧洲科学家经过分析后发现,这些“篝火”出现在太阳表面以上几千公里的地方,此处的气体被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。
那么,这些“篝火”是如何形成并被点燃的呢?
近日,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陈亚杰、田晖教授与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家携手,通过计算机模拟深入研究了这些“篝火”背后的物理过程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首个日冕“篝火”的理论模型。
该模型认为,这些在日冕中新发现的很小且微弱的现象,是通过名为“分量磁重联”的物理过程所产生。这一过程发生后,磁场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,加热了局部日冕大气,形成“篝火”。他们还发现,这些“篝火”释放的能量与日冕加热所需能量相当,表明其对高温日冕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,有助科学家进一步揭示“日冕加热”难题。
陈亚杰解释说,太阳大气的底部温度约为5500℃,但最外层大气日冕却维持百万摄氏度的高温。日冕中的高温是如何产生并维持的?这是困扰太阳物理学界数十年的“日冕加热”难题,也是当代天文和空间科学领域最主要的未解之谜之一。
田晖指出:“2020年以来,国内外新一代太阳观测设备陆续投入或即将投入使用,未来几年里,基于这些设备能够提供的更多高质量观测数据,并结合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数值模型,我们对日冕加热这一难题的理解将得到极大提升。”
最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。
(责任编辑:时尚)
推荐文章
-
互动影游《下一个便是您》,正在建制与拍摄期间没有竭摸讨与测验测验,经由过程利器具有社会心义战思虑深度的题材,连络海内足艺最前沿的真拟拍摄足艺,力图冲破瓶颈,将互动影游带进新的逝世少阶段。游戏也将于8月
...[详细]
-
四女人山风景区是四川非常驰名的旅游景面,此中的好景可谓一尽,深受旅客们的爱好,非常保举小水陪们前往玩耍,那么到四女人山风景区玩耍普通最好的旅游时候正在甚么时候呢?接下去便为小水陪们详细先容一下吧!详情
...[详细]
-
硅片龙头收缩电池片项目投资 TCL中环138亿可转债发行额砍掉89亿
【家电资讯-家电新闻 - 行业新闻,作者:编辑】 光伏落后产能出清正在加速,作为专业化硅片厂商,TCL中环(002129.SZ)的一体化战略也同步收缩。
...[详细]
-
海内的中老年人有很多的时候,旅游是挨收时候的最好挑选,那么正在海内有哪些处所比较开适中老年人玩耍的呢?上里小编便为大年夜家保举了很多好往背,详情睹下文。1、乌镇大年夜部分中老年人皆比较偏偏爱戚闲温馨的
...[详细]
-
《月圆之夜》S4团建第二战来袭,看主播再度对决2024-07-25 10:16:01编辑:Reset 《月圆之夜》即将于7
...[详细]
-
本年的3. 15 早会上,用户隐公那个话题再一次刺痛了大年夜众的神经。早会爆料,犯警商家会经由过程正在便当店、阛阓等人流稀散处安拆一种叫做探针盒子的设备,获得周边人群足机的MAC天
...[详细]
-
华为P30系列已定于3月26日正在法国巴黎公布,远日,民圆频仍为新机饱吹制势。日前,华为消耗者CEO余启东公布了一组P30系列的预热创意海报,凸起P30系列超强变焦才气。没有过,海报上的图片
...[详细]
-
「武汉悲迎您!—2023武汉文旅迎新惠仄易远活动」正在9月4日启动,收放40万张惠仄易远券,包露有武汉33个热面景区/游船,闭于详细的预定详情疑息,上里一起去看看皆有哪些吧。免费门票「武汉悲迎您!—2
...[详细]
-
《荒野大镖客:救赎2》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沙盒第三人称单机游戏,有着动作、冒险、枪战等多种元素,是《荒野大镖客:救赎》的续作,最近《荒野大镖客:救赎2》官网上线了简体中文预告,朋友们可以开始正式预购了。《
...[详细]
-
比去很多大年夜教逝世正在问那个四川的乐山应当玩比较好,又有哪些好吃的,上里有一份特地针对大年夜教逝世的玩耍攻略了,感兴趣的一起看看详情了。乐山简介乐山市,古称嘉州、嘉定府。坐降正在岷江、青衣江、大年夜
...[详细]
热点阅读

《拂晓:胜利之刻》夏炽花火 紧握盛夏
Roca乐家 “智”在呈现生活无限可能
618淘宝商家增速亮眼:37万小商家开卖首日成交增长超100%
魅族note9与白米Note 7 Pro大年夜战 雷军:友商皆很逝世猛
《流放者柯南》阿奎洛尼亚人DLC预告视频放出
